-
多方合力共促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
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、高比例接入电网,其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。为应对这一挑战,新型储能走进了新能源市场。其以建设周期短、选址简单灵活、暂态调节能力强,为解决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,不仅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,而且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。同时,我们也注意到,新型储能也存在电量搬运成本高、充放电过程损耗大、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。围绕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,相关专业人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。
2022-08-17 -
电力需求响应业务需数字化赋能
实施电力需求响应,是提升电网控制灵活性、促进电力供需协调优化的重要支撑手段。高质量开展需求响应业务,离不开对可调节负荷资源的普查与潜力分析。中国电科院研发“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”,实现已接入系统的可调节负荷资源在线化普查、分析与核证。
2022-08-16 -
“双碳”目标下,电力市场化改革怎么改?
电力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党中央、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,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,经历了“从无到有”的历程,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。
2022-08-15 -
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
6月7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》指出,新型储能具有响应快、配置灵活、建设周期短等优势,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;要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,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,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,持续完善调度运行机制。
2022-08-12 -
北斗技术联动电网 驱动怎样的新力量?
“国之重器”北斗,这张在太空铺就的卫星网,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、公共安全、救灾减灾、农林牧渔等行业。当天上的网“触电”地下的电网,又将驱动怎样的新力量?
2022-08-11 -
虚拟电厂: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“开关”
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中国正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,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。2030年中国风、光发电总装机计划达到12亿千瓦以上,形成由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,能源消费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,电力电子化以及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将会使电力系统平衡、调节和支撑能力面临巨大挑战,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是实现能源电力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。
2022-08-10